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  |  学院首页
 网站首页 | 学工动态 | 学工队伍 | 山传榜样 | 学生资助 | 心理健康 | 公寓管理 | 制度流程 | 下载中心 | 信息公开 
详细内容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学工队伍 >> 学习资料 >> 正文
关于校训、校风、教风、学风、办学理念及校歌名称的释义与解读
2019-07-29 22:59   审核人:   (点击: )

 

一、校训:惟真尚能

(一)释义

校训是一所学校的“校魂”,体现着学校的历史传统、办学理念、办学目标、办学宗旨、办学特色和人文精神,深深砥砺着一代代学子的人格品行。作为一个学校的文化载体,肩负着文化指向和社会责任,是无声的教育、训导和教化,是学校内活动力、外树形象、永续发展的源泉,是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、应该具备的人格和拥有的人生追求。

(二)解读

“惟真尚能”四字校训语言精练,微言大义,琅琅上口,易于成诵。富有激励性、号召性和实践性。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和致力真才实学的目标,象征着学校的办学精神。

”指“独、只有”。“”指“真理、真实”,代表事物的客观规律。“惟真”是指尊重客观规律,真理至上,实事求是的意思。它既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执著信念,又是一种探求事物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精神。同时,从行业属性来看,实事求是也是媒体行业的最基本要求。

”指“崇尚、注重”。“”指“技能、能力”。高职院校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,注重学以致用,“尚能”即崇尚技能,它是学院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范,培养文化与传媒领域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要求,也是媒体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。

真尚能”体现了我党一切从实际出发,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,符合学院紧贴传媒行业的办学宗旨,彰显了对师生治学做人的基本要求。在育人上,要求广大教师教人求真,学生学做真人,认真治学,一丝不苟,认真做事,精益求精。在教学上,要求教师既有课堂教学的能力,又要精通专业实践操作,是学院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。对学生而言,全面掌握相关职业岗位的各种技术、技能和技巧是提高个人职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。


二、校风:务实、严谨、灵动、和谐

(一)释义

校风是学校所特有的,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风尚。是广大师生员工立身处世、授业为学应自觉恪守的道德规范。校风是校园人文氛围的凝炼与升华,是学校生活的总规约,是一种无声的命令,稳定且具有导向性。优良的校风一经形成,会对广大师生员工起到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。

(二)解读

务实:“务实”就是立足实际,实事求是,脚踏实地从基础一步一步做起。教育就是通过老师实实在在的“教”和学生实实在在的“学”,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,它容不得半点虚假,因此,学校教育教学都应遵循“务实”的原则。务实既是一种态度,又是一种作风,反映了做人、做事、做学问的基本准则,是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生成才的前提。

严谨:严,指严密、严格、严肃。谨,指谨慎小心。严谨就是指严肃谨慎,这要求我们在学校管理中、在教学中、在学习中,要努力做到严格要求、严肃认真、谨慎严密,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思想方法从事教学工作和各项实践工作。

灵动:灵,指灵活、有灵气;动,指变化,富有动感。灵动和严谨的对应,让师生保持严谨而不失灵气,注重个性,鼓励创新。传媒行业要面对形形色色的资讯信息和各种思想潮流的冲击,必须在坚守信念、坚定理想的基础上灵活应对舆论思潮,巧妙掌控,为我所用。

和谐:“和谐”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,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,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。构建和谐校园,要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,坚持科学治校,民主治校;要引导教职员工相互理解、相互支持、积极工作、追求卓越,切实提高教育质量;要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,学生珍惜老师的付出,尊重老师的劳动,师生互敬互爱;要建立文明和谐的同学关系,同学之间友好相处,保持良好的心态,宽容待人,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。“和谐”是学校氛围的终极追求,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,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。


三、教风:心致诚,业致精

(一)释义

教风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,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、作风和风格,是教师道德品质、文化知识水平、教育理论、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,体现着教师教学观、教材观、学生观、课堂观的整体行为,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的形成,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。“学高为师,德高为范”,强调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,更要有高尚的师德。优良的师德、高尚的师风是做好教育工作的灵魂。因此,加强教风建设,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。

(二)解读

心致诚”一方面要求教职工对待教师这个职业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,爱岗敬业。另一方面,也要求教职工要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对待自己的学生。学生亲其师,才能信其道,良好的师生关系,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,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学生的全面发展。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。

“业致精”要求教师要具备高明的教学方法、熟练的教学技能技巧和先进的教育技术,同时还应具备精湛的业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,精通本专业技能,刻苦钻研,与时俱进。这体现了学院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。

“教书”与“育人”是教师的两大基本职责和任务,是师德的核心。“心致诚,业致精”是对教师道德修养、精神风貌和工作能力的要求,是教师德与才相统一的内蕴和外化。“心致诚”是教师对待学生、对待职业在精神方面的要求;“业致精”是对教师对待职业、对待业务在能力方面的要求。


四、学风:乐学善思

(一)释义

学风指学校的治学精神、治学态度、治学原则,是治学、读书、做人的风气,是学生的行为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,也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、生活习惯、卫生习惯等方面的反映。学风是构建和谐学校的迫切需要,优良的学风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治学态度,在学生成才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是校风实际体现和校风建设的归宿。

(二)解读

乐学”出自《论语.雍也》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意为以学为乐,寓学于乐。要求学生乐学善思,乐中求知,乐中启智。要求学生把求知当作一种乐趣。真正爱好学习才会把满腔热情倾注其中,才会善学、乐学,在学习中体验幸福和快乐,才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。“乐学”是求知的理想境界,是使人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,乐学善思,乐在其中,学必有成。“乐学”是构建学习型社会、提升个人素质、树立良好学风的必然要求。

善思”即善于思考,敢于质疑,敏于探究。韩愈《进学解》“业精于勤荒于嬉,行成于思毁于随”,孔子《论语》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,都指出了“思”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。学习讲究善于思考、勇于质疑、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。善思者富有哲理,善思者拥有智慧,善思能帮助学生搬开成长路上的绊脚石,让学生有效地接受知识,得其精髓。在当今知识型社会,一个善于学习的人,无疑就是一个勤于开动脑筋、不断思索的智者。

“乐学善思”有益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,激发学习热情,塑造学生勤于思考,善于思考,勇于质疑,乐于求知的良好习惯,有助于帮助学生拥有创新思维和鲜活的创造力,求实奋进,拼搏进取。


五、办学理念:依托传媒、服务传媒

(一)释义

办学理念是对学校生存与发展、价值判断与取舍所持的基本观念,是对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这所学校所持的主张。办学理念对学校的办学方针、社会角色定位、发展方向等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和影响,什么样的办学理念会形成什么样的校风、学风、教风,进而在人才培养、师资建设、专业构建、课程设计、组织管理乃至社会服务等方面外化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。

(二)解读

学院作为一所传媒类院校,始终专注传媒专业教育,紧扣传媒行业发展。在办学特色上以“校媒融合”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校园内就可以直接接触到媒体的工作状态;在专业设置上,构建了具有鲜明大众传媒特色的专业结构;在人才培养上,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、精于实践、善于创新的传媒技能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作为主要目标。全院上下致力于把学院建设成为传媒特色鲜明、行业优势突出的一流院校。

在强化专业教学的同时,学院还注重与行业一线的紧密联系,积极与各级广播电视台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,与传媒企业建立校企合作,向各地传媒行业输送大量优秀人才,为传媒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。


六、校歌:《我们从这里启程》

2010年,学院建校五十周年校庆,将歌曲《母校,我的摇篮》定为学院校歌。

2015年,学院以制定大学章程为契机,结合学院发展,重新明确了学院的办学理念、办学目标、办学宗旨、办学特色和人文精神,并对学院的“一训三风”进行了修订和完善,这是学院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。为此,借用校歌《母校,我的摇篮》中一句歌词,“我们从这里启程,放飞理想,走向明天”,将原校歌更名为《我们从这里启程》,这标志着学院将从此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。

《我们从这里启程》节奏欢快,旋律优美,歌词积极向上,充满正能量,充分表现了学院师生朝气蓬勃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。抒发了学院学子奋发图强、勇往直前、不辱使命谱写新篇章的决心和勇气。


拓展

校徽释义:标志主体形态融合日月自然形态,昭示“知识之光”,蓄含山水气势,传达“海岱情怀”,形态组合收放有度,开合自如,富有完美意境的飞翔舞姿,犹如旋转翻阅的书本,象征着思维的发散和海纳百川的教育理想,展示知识的脉络,彰显传媒特色,传承传媒精神。标志采用蓝绿色彩渐变,体现了传媒行业冷静、客观的职业要求和学生朝气蓬勃及健康成长的状态。


关闭窗口
将本页分享到:


学生工作处
 辅导员论坛 
 队伍风采 
 优秀辅导员 
 学习资料 
 学生安全 
 技巧分享 
 学管会 
 动态信息 
校内链接:
校外链接:
友情链接:
地址:济南市经十东路8678号 邮编:250200 鲁ICP备10000877号
咨询电话:0531-6132 6635(教育/资助/学籍)6132 8254(公寓/征兵/保险)/6132 6638(心理健康/投诉建议)
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(2019)版权所有